地址:衡南
电话:922-986244
传真:0781-986146
邮箱:xinhexian1985@126.com
知乎不再“匿名”
“网络上匿名会把人变成彻头彻尾的知乎混蛋。”2015年,失去曾经风靡硅谷的匿名美国“匿名社交”明星产品“ Secret”在上线不到16个月后宣布关闭——《连线》杂志由此断言 :无论从商业角度还是道德角度,基于“匿名”的压力产品都不会有未来。
而今,脉脉“谢邀 ,知乎匿了”在知乎上也成为了历史。失去
7月7日下午,匿名知乎发布公告:宣布将陆续下线“匿名功效” 。压力公告中指出 :作为社区早期的脉脉产品机制 ,匿名功效的知乎上线初衷是建立在用户开放讨论、友善互动的失去基础之上的。但随着互联网沟通环境日益复杂 ,匿名为保障社区内的压力良性讨论,取消匿名功效的脉脉新版本将在7月14日上线各大应用商店。届时 ,用户将不能匿名创建问题或匿名发布内容。
而对于历史的“匿名”内容 ,知乎“网开一面”地表示:“用户可自主选择是否将其转为实名。”
▲(图源/知乎官方账号)
在知乎公布下线“匿名功效”的当天上午 ,国家网信办发布了《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(征求意可见稿)》(以下称《征求意可见稿》),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可见。意可见稿拟规定 :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对网络社区版块 、网络群组的管理 ,不得在词话、群组、贴吧等环节集纳网络暴力信息 。
《征求意可见稿》中还特别指出:“禁止创建以匿名投稿、隔空喊话等名义发布导向不良等内容的话题版块和群组账号。”而知乎随即宣布下线“匿名”的方案 ,也被视为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。
多方人士表示,《征求意可见稿》的公布背景之一 ,是如今在各种社交媒体和内容平台上,层出不穷的网暴事件已经渐渐发展为了社会“毒瘤” ,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反感。近年来,先后有武汉遭碾压儿童母亲坠楼身亡、“粉发女孩”自杀、刘学州自杀等事件 ,这些当事人的悲剧 ,都被指为或多或少与网络暴力相关 。因此,国家管理部门今年也持续出台了相关法规,扼制网暴行为在互联网平台的蔓延。
在《征求意可见稿》中,网信办向网络社区板块、群组的建立者和管理者提出了明确要求——平台需要“履行管理责任”;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,要提供一键关闭陌生人私信 、评论、转发和消息提醒等设置 。
与之相应 ,近年来国内内容平台也在如何治理网络暴力,隔离暴力信息上做出了积极探索。2022年3月以来,微博、抖音 、B站陆续上线“一键防护”“一键防暴”“一键取证”等新功效;快手、百度贴吧